中医“热知识”小课堂|阴阳如何应用于中医(下)

image.png


1. 用于疾病的诊断


《黄帝内经》:“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认识了阴阳的重要性,因为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阴阳失调,所有病证都可以用“阴证”“阳证”来概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中医临床常用的所谓“八纲辨证”。其中,表证、热证、实证属“阳证”,里证、寒证、虚证属“阴证”,可见阴阳是“八纲”的总纲。此外,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也充分体现了这个原则。例如望诊,面色鲜亮属阳,晦暗属阴;闻诊时声音洪亮属阳,微弱属阴;切诊时脉搏浮、数、大、滑、实属阳,沉、迟、小、涩、虚属阴等。

2726793a7b1add25f39dd38052697995.png

(素材来源:摄图网)

2. 用于疾病的治疗


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阴阳失调,那么我们纠正这种阴阳失调就可以治疗疾病。这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例如,阳热盛损伤阴液的病证,治疗方法是用寒凉药物损泻过盛的阳热,所谓“热则寒之”;反之,对阴寒盛损伤阳气的病证,治疗用温热药物或艾灸等克制阴寒,所谓“寒则热之”。对于阳虚证和阴虚证,则需要分别补阳或补阴,所谓“虚则补之”。

3e54c67cf40dbcc1e6a585bfbb1ca699.png

(素材来源:摄图网)

最后,以上所学应如何落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呢?为达到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我们需要坚持合理的养生习惯,调整精神、饮食、起居、运动等各个方面,比如不使自己的情绪过度亢奋或低迷,适量而不过度运动,合理荤素搭配饮食,把握住平衡,一切以适度为要,不使某一方面过度偏盛偏衰即可,这样才能够强身健体,预防百病。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