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山药的药与食

山药,又称怀山药、淮山药、薯蓣、山芋、土薯、山薯等,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在其冬季茎叶枯萎后釆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将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于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 “光山药”。

山药干品多作为药材,鲜品是物美价廉的食材,通常可以制成糖葫芦、蜜饯,还可蒸煮做成主食或者和其他菜品一起做成菜品与汤品。例如清炒山药片、蓝莓山药、山药玉米排骨汤、山药面、山药粥等。

 

山药: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本品甘平,归肺、脾、肾经。即能补气、又能益阴,作用平和,补而不滞,为平补之品。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肢倦乏力者,可单用研末服,或与人参、茯苓、莲子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

生津益肺,治肺气阴两虚之咳喘,短气自汗,可与党参、南沙参等同用。治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无力等,常与黄芪、天花粉、葛根等同用。

补肾涩精,治肾虚腰痛、滑精梦遗,常与熟地黄、山茱萸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山药味甘性平,补中益气,补而不滞,为平补之剂,深受医家的喜爱,出现在很多的食疗药膳中,例如《薏苡仁》篇中小编提到的山药薏苡红豆汤,还有今天要介绍的珠玉二宝粥、山药面。山药富含营养成分,又容易消化,可作为食品长期服用,对于慢性久病或病后,身体虚弱需营养调补而脾胃运化功能较差者,不失为调补佳品。

珠玉二宝粥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详细记载了这个食疗方。

生山药二两 生薏米二两 柿霜饼八钱

(一两约为30g,一钱约为3g)

上三味,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

山药、薏米皆归脾、肺二经,均能清补脾肺。柿霜甘能归脾,凉能润肺。张锡纯称本方“诚为至稳善之方也”,适用于脾肺阴分亏损,不思饮食,虚热劳嗽者。张锡纯老先生言:“用之对证,病自渐愈,即不对证,亦无他患,诚为至稳善之方也”。山药和薏苡仁均属于药食同源之品,柿霜是柿饼外层的白霜,由以上三味组成的食疗方,味道清香可口,喜欢的朋友可以做来尝尝。

 

山药面

看过前几期的朋友,对《饮膳正要》这本书应该不陌生了,本期小编要介绍的山药面,也记载于此书。

山药面,补虚羸(虚弱消瘦),益元气

白面六斤;鸡蛋十个,取蛋清;生姜汁两合;豆粉四两;山药三斤;羊肉适量。(原书记载的食材用量较大,我们可根据人数自行调整用量。)

将羊肉切丁,和入葱、盐调味做成面臊子。山药煮熟捣泥,和面粉、蛋清、生姜汁、豆粉一起和成面团。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做成面条或面片。

:不喜羊肉面臊子的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不必拘泥于原配方。

 

和“山药”有关的小故事:

不知道喜欢《红楼梦》的朋友们,有没有注意过红楼梦中的食物呢~在《红楼梦》第十一回中,有这样一段故事:秦氏生病“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怠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后来凤姐儿前去宁府看望秦氏,交谈之中秦氏说道:“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倒吃了两块,倒像克化(消化)的动似的。”张太医开给秦氏的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的方中也有怀山药二钱(炒)。从这个小故事中也能看见山药确实是个平补脾肺、药食同源的佳品。枣泥馅的山药糕、山药排骨汤、蓝莓山药泥等等山药制作而成的佳肴,深受大家喜爱,古籍中也有很多关于山药(薯蓣)的记载,包括多种山药食疗方,喜欢山药的朋友,可以做来尝尝!

 

 

文  稿:钱汇丰  

插  图:邹翔云

审  核:王珊珊  邓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