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 | 从“天人相应”关系认识人体疾病产生及其防治

大家期待已久的新一期专家说又来啦!上一期专家说带大家从天人相应的角度来认识人体的生命与健康,探讨了中医对于生命与健康的认识,这一期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淑然教授、王乐鹏副教授继续“天人相应”的命题,接着为大家讲讲从“天人相应”认识人体疾病的产生及其防治,快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中医学的人天观,把握了天生人的规律,主张“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因此,中医在疾病防治问题上也从人天关系中考虑。认为“人天相应”是影响人生理、病理的基本因素之一,各种疾病的防治都要考虑“人天相应”的因素。

 

01  从人天相应看疾病的产生

人是自然界(天)长期演化的产物。人类在地球上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离开自然界的物质资源或不适应自然界的时空变化,人类就会产生疾病。

(1)地域环境与发病

人与环境是否相应,既包含人的机体对生存环境的适应,还包括生存环境对人的影响。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最多的是氧,人体化学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也是氧,地球表面70%是水,人体中水的含量也占一半以上。临床上最常见的缺氧、失水也就是最典型的天人不相应。

空气是人类时刻不能缺少的生存条件,成分虽多,最主要的是氮气、氧气、氢气,三者合计占空气总重量的 99.9%以上。尽管对肺癌病因尚未彻底阐明,由环境空气污染造成的天人不相应作为肺癌的原因之一,已由大量的实验和事实所证明。

水是人体的基本成分,也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介质。由水污染引起的急慢性中毒,就是人体对水体中突然出现的大量有害物质表现出的不适应。

近几年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和平共处”,保持和谐天人关系,“环境科学”与“生态科学”应运而生。可说是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的新发展。

(2)季节气候与发病

气候变化与人体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运气学说的实质就是自然现象和生物现象的统一。将自然气候和人体发病机制统一起来,从客观表现探讨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的关系。《医原》曰:“故吾人业医,必先参天地之阴阳升降,了然于心目间,而后以药性之阴阳,治人身之阴阳;药性之升降,调人身之升降;则人身之阴阳升降,自合于天地之阴阳升降”。

(3)社会环境与发病

人是社会的人。当某人的个人意识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不相适应时,就会产生疾病。所以疾病的诊断也要天人相应。目前的病因学研究认为人类的疾病多是由若干致病因素相互交织而产生的,令医学模式由特异性病因-特异性病灶-特异性治疗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认识到生物、心理、社会、自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社会-自然的生态医学模式。

 

02  从疾病的防治看天人相应

由于疾病是天人间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所以防治疾病就不能局限在单一的途径,而应综合天人两个方面综合进行,综合防治。为了实现天人关系协调,做到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中医“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是以“天人本一”的整体观念与“元气一元论”为基础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03  总结

综上,凡养生治病,均需以“人之序应天之序”,因时养生、因时防病,以人应天,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恩格斯指出: “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要对人类有彻底的认知,就必须将人与其生活在其中的天地自然联系在一起。因此,保持人天相应,防止人天关系不协调,即达到人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最佳生理状态的要求,是医学的根本任务。

祝世讷教授指出:“人天关系是重大病机。天生人铸就的人天关系,是影响人的健康与疾病的重大基本条件,因而是病机的重大基本内容。经典中医学早就抓住了它,需要以现代科学提供的新认识提高到现代水平。要深化研究人的生命应天而立的规律,阐明人天关系之应与违的关键在人,强化“以人应天,顺天为养”观点。要深化研究人天关系失调病机,发展五运六气等研究,进一步掌握人天失调为病的具体机制和调理方法。要深化研究通过调理人来理正人天关系的方法手段,发展“调人”以“应天”的原则和方法。应当把中医学这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发展到现代化和普及化。”这是未来把握人天关系的要点。

 

 

  稿:马淑然 王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