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小故事——骨碎补

中药小故事

 

许多中药的名字独特而诗意,考究其来源,均有着历史性和艺术性。这些中药有的以形态颜色命名,有的以产地人名命名,还有一些只一听就能猜出其功效,比如今天故事的主角——“骨碎补”。

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记载:“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骨碎补以根茎入药,形如姜块,但为何会有“猴姜”之名?这样一味可治骨折的中药背后,有什么样的传说呢?

走进今天的中药小故事,

且听我们细细道来。

 

观看视频:骨碎补

骨碎补

【别名】肉碎补,石岩姜,猴姜,毛姜,申姜,爬岩姜,岩连姜。

【药性】苦,温。归肝、肾经。

【功效】活血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

【应用】①跌扑闪挫,筋骨折伤②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久泻③斑秃,白癜风

【使用注意】孕妇及阴虚火旺、血虚风燥者慎用。

 

请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创  作:黄昕怡 王梦童

审  核:王珊珊 邓雯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