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文明之舟,扬岐黄之帆,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文+中医药文化”美国巡礼收官

2025年4月25日下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文+中医药文化”巡讲巡展活动在中华医馆(Smart Health TCM)圆满落幕。此次活动以“从经典到临床:专家深度解析传统中医——理论、实践与创新”(From Classic to Clinic: Expert Insight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ory, Practice,and Innovation)为主题,由美中友好协会(Sino-American Friendship Association,简称SAFA)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同举办。美中友好协会会长兼美国-中国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董事长张锦平,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领事林宇、杨小宇,科技领事郑迪、副领事王赛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林榕生等出席了活动开幕式。

开幕式首先由美国—中国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行政总监李丽女士致开幕辞,她指出,中医药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全球健康事业的重要贡献力量。近年来,中医药逐渐融入美国的主流医疗体系,在慢性病防治及综合医疗服务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此次北京中医药大学专家团队将通过学术讲座、中医药临床经验分享及现场功法示范等活动,为当地民众提供丰富的中医药体验。随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国家中医国际传播中心)王珊珊副院长致辞。她强调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智慧的结晶,以整体观念为基础,注重阴阳平衡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不仅致力于疾病的治疗,更强调预防保健和整体健康提升。北京中医药大学自1956年建校以来,一直积极推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交流,致力于为中医药与世界搭建沟通的桥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理解与认可。致辞结束后,双方互赠礼物。


图片

中国中医药交流合作中心行政总监李丽女士致开幕辞

图片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国家中医国际传播中心)王珊珊副院长致辞

在专题讲座环节,北京中医药大学赵百孝教授以“艾灸疗法及其创新应用”(Moxibustion Therapy and Its Innovative Applications)为主题,系统介绍艾灸疗法的历史沿革与现代科研成果,结合案例分析其在疼痛管理、亚健康调理等领域的临床应用。张学凯主任带来了“针灸进展之经穴与刺法”(Acupuncture Research Advancement)的专题讲座,系统阐述了刺法创新应用等关键领域研究成果。通过结合临床案例与实验数据,深度剖析了传统针灸理论在现代医学体系中的创新发展路径。在功法展示环节,胡雁宾副教授呈现了行云流水的太极拳展演,刚柔相济的招式演绎赢得现场观众热烈掌声。在随后展开的八段锦教学互动中,胡教授亲身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多位参与者在专业指导下习练这一传承千百余年的导引术,切身感受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养生健身中的实践运用。

图片

赵百孝教授讲座

图片

张学凯主任讲座

图片

胡雁宾副教授八段锦带练

本次活动专门设置了义诊环节,由赵百孝教授、张学凯主任和王乐鹏副教授等中医专家为参与者提供个性化体质辨识与健康指导。专家团队凭借精湛的中医技术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中医药特色诊疗切实惠及海外民众。此外,活动现场还精心设置了中医药文化体验环节,通过文化展览、数字互动、中药茶饮、中药香囊和耳豆疗法等,体验者在互动中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义诊环节


体验活动

图片

专家团合影

至此,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文日“中文+中医药文化”巡讲巡展活动圆满落幕。在为期10天的中医药文化交流之旅中,项目团队先后走访了中国驻美大使馆、西彻斯特大学、联合国总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及美中友好协会中华医馆,举办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活动。通过中医药理论阐释,搭建立体认知之基;借助沉浸体验,激活文化共振之核;依托功法展演,彰显千年智慧之美,团队以丰富多元的形式,为不同文明间的相知互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新路径。这场在美国多地绽放的中医文化盛宴,正以“中文+中医药”的创造性表达,将承载着东方生命哲学的文化厚礼,透过语言的桥梁,转化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时代馈赠。

国家中医国际传播中心 出品

撰稿:仇梦婷

审核:王珊珊、李怡